一、近视手术与牙医的概念混淆
在标题中提到了近视手术医生和牙医,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牙医,根据汉典的解释,是给人镶牙、拔牙、治疗牙病的医生。他们的工作主要围绕着牙齿和齿龈的保护、疾病治疗等,像清除蛀牙腐烂部分然后填补,或者拔掉坏牙后安装假牙等。而近视手术医生则专注于眼部近视问题的矫正手术,二者的专业领域完全不同。这里标题出现了明显的混淆概念,可能是表述上的错误。
二、近视手术的需求与人群考量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对近视手术有着需求。从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来看,近七成的受访者自己是近视,九成八的受访者不管是不是近视都被近视包围着。这表明近视在人群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近视手术存在较大的潜在需求。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近视手术。
年龄未满18岁,近视度数欠稳定的人群,如果不是因为高考、择业等特殊情况,一般不建议手术。因为这个年龄段眼睛还在发育,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视力回退等问题。有不适合做近视手术的眼部疾病,如圆锥角膜或者其他类型的角膜扩张、重度干眼症、眼部活动性病变或感染等的患者,手术可能会加重眼部病情。存在不适合做近视手术的身体或心理症状的人群,像有全身结缔组织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无法配合检查和手术的疾病,如癫痫等,也不适合手术。此外,妊娠、哺乳期女性由于体内与平时不同,建议暂时不做近视手术。
三、选择近视手术的正确步骤
- 选好医院
- 医院自身稳定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是民营医疗机构,好选择上市机构。稳定的医院在设备更新、医疗服务的持续性等方面更有保障。例如,一些小型诊所可能会因为资金等问题难以维持长期稳定的医疗服务,而上市的民营医疗机构往往有更规范的管理和充足的资金支持。
- 医院手术量大也有很大优势。手术量越大,医生积累的经验就越多。在手术中,即便遇到突发情况,经验丰富的医生也能从容处理。就像一些大型的眼科专科医院,每天有大量的近视手术案例,医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应对各种手术情况的能力。
- 术后复查便利也不容忽视。在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加剧,学生可能去外地或外国留学,成年人可能到外地工作。选择一个全国、全球连锁医院就很有必要,这样方便患者进行定期的术后复查和长期随访。
- 选好医生
- 医生的资历是首要考察点。可以先在医院官网查询医生的资历,例如工作年限,擅长治疗的疾病等。一个有较长工作年限且在近视手术领域有专长的医生,往往在手术技术和经验上更可靠。
- 医生的口碑也非常关键。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了解。线上看患者的评价,这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医生的手术效果和服务态度;线下向门诊病友了解情况,他们的亲身经历更具参考价值。
- 手术匹配度也需要重视。不同的医生可能擅长不同类型的近视手术,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眼部条件选择与之匹配的医生,比如有的医生擅长激光手术,有的则在晶体植入手术方面更有经验。
四、眼科医生与近视手术的关系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有的眼科医生自己不做近视矫正手术。像2023年6月6日第28个全国“爱眼日”时特派员司雯嘉提出的疑问一样。眼科医生王晓瑛给出了答案,其实医院的医生做近视手术的比例要高于普通人的。而部分医生不做手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身眼部条件并不适合做近视矫正手术;二是眼科医生做手术要用到显微镜,轻微的近视有助于在显微镜下看东西更清晰,如果做了手术,对于近距离的操作可能会产生影响。这也让我们明白,即使是眼科医生,是否进行近视手术也是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的,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屈光手术是还原明亮世界的一种方式,但一定要结合自身眼部条件以及医生的建议去选择是否手术以及手术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