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是一个专业术语,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不太明白其含义。它与我们的近视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近视眼的眼底征象*重要且*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眼底的改变。
高度近视眼的眼底改变被分为五级:
一级(近视眼Ⅰ):眼底正常或呈现豹纹状。
二级(近视眼Ⅱ):在豹纹状的基础上出现巩膜后葡萄肿。
三级(近视眼Ⅲ):除了上述两种特征,还出现漆裂纹。
四级(近视眼Ⅳ):表现为局限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以及可能出现Fuchs斑。
五级(近视眼Ⅴ):后极部呈现广泛地图样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
以下是关于高度近视造成的眼底改变的一些具体特征表现:
1. 豹纹状眼底:这是近视眼的一大特征。由于眼球向后伸长,视网膜血管离开视盘后变直变细。脉络膜血管也会相应变直变细或明显减少。由于色素上皮层营养障碍,浅层色素消失,使得眼底呈现出豹纹状。这一现象的出现在高度近视眼患者中非常高,当眼轴明显延长、屈光度更高时,出现率可超过90*。
2. 视盘:视盘的外形受到视神经通过视神经管路径的影响。近视眼的视神经轴多斜向颞侧,偏斜进入球内。近视眼的视盘较大,形态多呈椭圆形,长轴垂直,可稍倾斜。
3. 弧形斑:弧形斑是近视眼特征性表现之一。随着眼球向后伸长,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受到牵引而从视盘旁脱开,相应处巩膜暴露而形成特有的弧形斑。弧形斑明显随屈光度的加深而增大。
4. 黄斑:黄斑区有无病变及病变程度直接影响近视眼视功能的好坏。单纯性近视眼的黄斑区可以保持正常状态,但变性近视眼则容易被累及。病变表现多样,功能受损明显。通常与年龄、性别、轴长及屈光度密切相关。
5. Fuchs斑:Fuchs斑是变性近视眼的另一个特征性表现。在眼底检查中可以看到黄斑区有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暗斑。这些暗斑边缘可能会有小的圆形出血或色素环。Fuchs斑可能会引起视物变形、视力下降以及中心暗点等症状。
6. 漆裂纹样病变:漆裂纹样病变是近视眼的另一个特征性表现。在眼底可以看到不规则的黄白色条纹,如同旧漆器上的裂纹。这些裂纹主要出现在眼球后极部及黄斑区,有时与弧形斑相连。虽然这些裂纹一般不会直接损害视功能,但它们可能会引起视物变形并诱发其他眼底病变。
通过高科技的荧光血管造影及三面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漆裂纹样病变的细小、不规则形态。这些病变有时呈现为断续的浅黄色线条或粒点状,其他时候则呈现为复杂的分枝状,位于视网膜的*深层。其底部常有大或中等大小的脉络膜血管贯穿而过,主要出现在黄斑区及其周围。可能伴随脉络膜出血。
漆裂纹样病变的可能原因包括玻璃膜皲裂和色素上皮萎缩,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生物力学异常、眼球伸长的机械性作用有关。血液循环障碍和年龄增长也可能对其产生影响。这种病变与眼底其他多种疾病都有关联,如后巩膜葡萄肿等。这些异常情况为黄斑出血及脉络膜新生血管长入视网膜提供了条件,可能导致脉络膜和视网膜的进一步萎缩变性。
值得注意的是,漆裂纹样病变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因为部分病变可能已经与深层脉络膜萎缩区融合,常规检查不一定能够及时发现。
除了黄斑区外,周边部(赤道区附近)是近视眼眼底病变的另一常见部位。这也是眼轴延长的结果,并会随眼轴的进一步延长而不断发展。虽然早期这种病变不会直接影响中心视力,因此常常被人们忽视,但其发生率非常高,一般报道超过50*,甚**达70*。这种情况也可见于中、低度近视眼。
对于早期变性近视眼,虽然无明显异常表现,但使用间接眼底镜检查可以发现至少20*以上的患者周边视网膜已有变性病灶。这些病变范围通常较大,至少累及1~2个象限,严重影响周边视力。还存在多种病变和并发症。变性可能导致视网膜裂孔和脱离,因此周边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同样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眼底周边病变的主要表现包括弥漫性脉络膜退行性病灶、带状脉络膜退行性病灶以及视网膜囊样变性。
变性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白色(无压力型)变性、色素变性、铺路石样变性及格子状变性等。这些变性的发生率与年龄无关,但与屈光度密切相关。病变主要分布在颞侧,其中格子状变性的表现较为常见。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球被拉长,各类眼底病变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常见的眼底病变包括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黄斑病变等。
高度近视的患者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监控度数的发展和眼底的情况。如果出现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或闪光感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眼底健康对于视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是保护视力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