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关于验光师的定义可能有些让人困惑。不论学历、专业或技术等级如何,只要能使用验光设备为近视者进行验光并写出验光单,都可以被称为验光师。即使很多需要验光的患者,并不了解验光师的专业背景,包括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
在英美等,情况截然不同。想要成为验光师,你必须毕业于眼视光学专业。这是基本的门槛。非此专业毕业的,包括普通眼科医生都不允许从事验光工作。这是为了确保专业对口,让真正具备专业知识的人从事验光工作。有些甚至要求取得眼视光博士学位才能颁发验光执照。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眼科医生与眼科验光师的区别。眼科医生的重点主要是治疗与眼睛相关的疾病,以医疗知识为主。而验光师的侧重点则是验光,以光学知识为主。眼视光学专业,作为现代光学和现代眼科学的结合,运用现代光学的原理和技术解决视觉障碍问题。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医学知识和光学知识。
在中国,为什么验光师没有门槛?这与中国国情有关。一方面,在中国开展眼视光学专业的学校很少,导致很多高三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根本无法选择这个专业。只有少数地区有学校开设此专业,使得该专业的毕业生稀少,也是很多人不了解或不知道眼视光学专业的原因。
中国人口众多,近视概率较高。视光学知识尚未普及,缺乏正确的用眼指导也导致后天性近视率居高不下。中国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初高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等问题,造成了视力问题的人群庞大。简单来说,真正专业的验光人员很少,而需要验光的人很多。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一些非专业的人员也从事验光工作。
有些地方的验光师是眼视光学专业毕业的比例较大,如天津、温州、广州等地。这些地方都有开展眼视光学专业学校,人们了解这个专业的重要性,需要验光的人自然会主动寻找专业验光师。反之,在那些专业验光师稀少的地方,情况则相反。
更令人担忧的是,新闻经常报道眼镜抽查合格率低的问题。大家在谴责商家的更应该反思中国的验光师准入制度。中国的现状是验光师门槛极低,甚至去年连验光师资格证都被取消。在医院,普通眼科医生甚至护士进行验光已经司空见惯。眼镜店只要办理了营业执照就可以开业,非专业人员都可以进行验光配镜。这种情况如何保证眼镜的合格率呢?
在中国还有一种现象叫做免费验光。这是眼镜行业竞争客源、拉拢顾客的方式,久而久之成为了一种行规。但实际上,真正的专业验光是一系列流程,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这么重要的工作怎么可能免费呢?专业的眼视光学专业验光师,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学习才能取得那样的专业水平,他们会愿意免费为人验光吗?即使为了职业道德愿意去做,老板们也不愿意让你发挥,主要是因为时间问题。免费验光不可能给你很多时间,一般都是电脑打一下度数,再插片看一下就算验完光了。
本人主张中国应该引进英美等国的验光准入制度,提高眼视光专业验光师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高三学生愿意报考眼视光专业,提高专业人员的积极性,确保验光的准确性。眼镜销售机构应该实行验光收费,严格按标准程序去验光,确保验光的准确性,杜绝度数不合格的眼镜对眼睛的危害。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这一建议。
《温州眼视光医院治疗近视的》
在温州,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患有近视,那么温州眼视光医院无疑是。尽管正规的眼科医院都可以提供治疗,但温州眼视光医院以其卓越的治疗效果和良好的口碑脱颖而出。我朋友在那里接受了PRL晶体植入手术,效果非常显著。
近期,关于近视眼手术治疗的关注度空前提高。起因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篇报道,指出一些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出现视力问题,引发对眼部手术安全性的关注。报道指出,英国医疗监管部门已阻止在医疗服务系统进行此类手术。这并不意味着准分子激光手术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问题。数据显示,激光手术高达95%以上。
据了解,英国出现问题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源于一家名为Boots的医药公司。仅一家公司的问题并不能代表全球准分子激光手术的真实情况。美国屈光手术质量保证委员会执行董事表示,如果LASIK失败率真的那么高,他们会首先指出。事实上,美国每年有数百万人接受LASIK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自上世纪90年代起,英国医疗服务系统就为视力不佳的患者提供LASIK手术。尽管该系统提供免费医疗,但对LASIK手术持谨慎态度。眼科科学院的赵家良教授指出,准分子激光手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总非常高。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在全国率先开展此类手术,积累了数万例经验。
专家提醒,没有安全的手术。准分子激光手术是一种的近视矫正方法,但仍需辩证分析审慎开展。近年来,从上海、北京等地传来的消息显示,近视眼手术出现“返工潮”。一些早期接受RK手术的患者因并发症风险较高而寻求再次手术。但专家指出,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已大大提高。
目前,市场上有大量的准分子激光治疗机在运行。卫生部已经发出多个“上岗证”。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来说,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可以带来清晰视力的希望。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会议上,专家们强调矫治“屈光不正”的重要性。
赵家良教授指出,近视眼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他于世界卫生组织安排下,曾在1998年与同事对北京郊区5至15岁的学龄儿童进行近视眼患病率调查,发现女孩在8岁以后患病率上升,至15岁达到55,男孩则在10岁以后增多,15岁时达到37。广东省视光学会近期的调查也显示,广州市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分别为80、60和30,且幼儿园中也有近20的孩子存在视力问题。比起几年前,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增长超过了10,形势严峻。
庞大的近视人群对于近视矫正有着巨大的需求,这也促进了准分子激光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全国有600多台准分子激光治疗机在运行,遍布各大中小城市甚至县级医院。2004年接受手术的患者超过50万,市场竞争因此日益激烈。
一些医院为了争夺患者,采用低价策略,甚至存在设备陈旧、环境不佳、医生技术不过关等问题。这样的情况下,手术流程不规范,手术器械重复使用,消毒不到位,容易引发感染等风险。全国屈光手术高层研讨会也指出了准分子激光手术在中小型医院出现的问题。
专家强调,准分子激光手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依赖于有经验的医生和先进的激光设备。术前检查、手术设计、术中操作、患者配合、术后用药和护理、随访等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必须提高准入门槛,规范手术操作,加强行政监管。
李莹作为中华眼科学会角膜学组准分子激光手术领域的负责人,介绍了卫生部为加强对包括准分子激光机在内的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而实施的项目。她指出,培训合格的医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已经有1000多名眼科医生取得了使用准分子激光机的资格。
需要明确的是,近视眼手术并不能“根治”近视。专家指出,现阶段的所有治疗方法都属于“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准分子激光术只能“矫正视力”,手术后患者仍需注意眼部的保护和卫生。手术也有一些禁忌症,例如年龄在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近视度数不稳定、眼部有活动性病变等患者不宜进行手术。
不仅如此,准分子激光手术对视质量也有要求。除了视力达到正常水平外,还需要清晰、舒适、稳定。目前的技术只能提高裸眼视力,但可能影响视觉质量,如夜间视力下降等。这也提醒人们要警惕夸大其词的广告。
由于设备来源不同等原因,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为此,正在开展大规模研究,探索影响视觉质量的因素,并寻求在符合安全性、有效性等原则的基础上达到视光学上的要求。专家表示,加强行业指导是现阶段规范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重要切入点。
对于术后再次出现近视或明显的近视散光的患者,有部分情况是由于手术不完全或不彻底导致的。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视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采用保守疗法变得非常必要。对于因手术失误导致的散光,保守疗法可能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只有规则散光才有可能完全治愈。
有些患者在手术后因大量近距离用眼而再次患上近视,这种情况一般度数较轻,不宜再次手术,所以保守疗法成为。尽管从理论上讲,中高度近视的保守疗法是术前选择,但对于已经手术并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保守疗法以防止近视眼并发症的发生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手术后出现远视的患者,需要根据用进废退理论,依靠自我调节、配镜或重新手术来调节眼睛的屈光度。
近视眼手术的适应性及术后防治问题是值得关注的。近视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人眼的屈光度也在不断变化。一部分人的视力会相对稳定,而另一部分人则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近视逐渐加重。特别是那些经常近距离用眼的人,防治近视应该是他们始终关注的问题。
为什么人在二十岁后视力基本稳定?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用眼习惯、年龄发育和身体状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二十岁前,由于升学压力等原因,近视进展可能较快。但二十岁后,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态相对固定,因此视力变化也相对稳定。对于那些经常近距离用眼的人群,如打字员、作家、画家以及经常上网和玩电脑游戏的人,即便年龄超过三十五岁,也可能患近视或导致近视加重。
尽管手术效果理想,但术后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无论手术与否,都需要保持用眼情况的稳定。对于手术后出现的问题,如眼疲劳、老花等现象,需要采取合理的调理和预防对策。对于那些手术时度数较高的人,由于眼球结构并未改变,如果大量近距离用眼,近视眼并发症还可能进一步发生和发展。
英国叫停眼部激光手术的原因引发了广泛关注。由于担心患者的长期安全问题和手术效果的评估结果,英国医疗监督部门阻止了医疗服务系统进行眼部激光手术。虽然激光手术能帮助轻度近视者改善视力,但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该手术的安全性。其他治疗手段必须安全才适合使用。
已进行激光手术的患者都处于长期观察的试验阶段。对待近视眼手术问题必须慎之又慎。不能简单认为激光手术就能完全解决近视问题。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人出现了视疲劳或老视现象,这也是手术可能产生的问题之一。手术后二至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出现老视的情况也应当被视为手术的一个后遗症。从这个报道可以看出,追求科学和真理的态度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关注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