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年底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关于眼科手术安全性的报道以来,关于近视眼手术治疗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国眼科医生和医疗机构纷纷发表意见,绝大多数人认为该报道存在偏见和引用资料陈旧的问题,夸大了LASIK手术存在的问题。这篇报道仍然让我国数百万已经接受准分子激光近视眼治疗的人感到不安。
事实上,英国医疗监管部门阻止在医疗服务系统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原因是一家名为Boots的医药公司下属的几家准分子激光中心出现问题。专家指出,仅一家公司的问题并不能代表全球准分子激光手术的真实水平。美国的屈光手术质量保证委员会也指出,LASIK手术的失败率并没有那么高的报道。准分子激光手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且很高。在我国,自1990年以来,准分子激光手术已成为矫正近视的主流方式之一,总达到95%以上。
专家也提醒我们,没有安全的手术。准分子激光手术虽然安全性较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审慎选择手术,并对手术风险有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医疗机构需要对各种近视眼手术进行辨证分析,避免盲目开展手术。随着手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目前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已经大大提高。新型手术方法如波前像差引导下的LASIK手术已经开始出现,代表了近视眼激光手术的发展趋势。
全国目前有600台准分子激光治疗机正在运行,广泛分布于各大城市医院,甚至县级医院。自2004年以来,接受手术的患者数量已超过50万,超过了白内障手术患者数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技术实力较弱、设备陈旧或环境不佳的小医院为了争夺患者,常常采取低价策略,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服务。这势必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医生操作不规范,手术流程不严谨,如手术器械的重复使用、消毒不彻底等问题,容易引发感染。这些信息来自近召开的全国屈光手术高层研讨会。
准分子激光手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仅依靠有经验的医生和先进的设备就能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手术前的检查、手术设计、术中操作、患者配合、术后用药和护理以及随访等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必须提高手术门槛,规范操作,加强行政监管。
李莹是中华眼科学会角膜学组准分子激光手术领域的专家,也是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上岗资格考试专家组成员。她介绍,卫生部早就认识到大型医疗设备包括准分子激光机的使用和监管的重要性,因此委托中华医学会实施名为“大型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岗前培训”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者才能取得上岗资格证书。这表明准分子激光手术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专家强调,近视眼手术并不能“根治”近视。去年一年,全国至少有50万人接受了准分子近视眼手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减少了50万近视眼患者。专家指出,目前对近视眼的所有治疗方法都属于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只能矫正视力,而不能根治近视。手术后,患者的眼内结构、视网膜仍然处于高度近视状态,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仍需警惕。
并非所有近视患者都适合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例如年龄在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近视眼患者、近视度数不稳定者、眼部有活动性病变者等都不宜进行手术。对于视觉质量的关注也日益受到重视。一些高级别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可能无法提高视觉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下降,如夜间视力下降等。
目前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因此正在进行大规模研究以探索影响视觉质量的因素以及如何达到视光学上的清晰、舒适、持久的要求。专家表示,加强行业指导是现阶段规范准分子激光手术重要的切入点。他们呼吁通过学术交流、科技攻关和组织协调来制定全国适用的指导性意见。近召开的全国准分子激光手术高层研讨会强调了严把病人入选关和医生入门关的重要性。接下来,还将逐步对术中、术后等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赵家良教授透露,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规范和标准也有望在年内出台。
关于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更多细节和服务情况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比如手术后服务的几种情况:眼突或眼萎缩患者、手术后又患近视或近视散光较明显的患者、手术后重患近视的患者等等都需要进行特定的治疗和护理。对于已经实施手术并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保守疗法变得非常必要。对于中高度近视的术前保守疗法也是选择之一。对于手术后又患远视的患者,自我调节、配镜或重做手术是将眼睛的屈光度调节在一定范围内的有效方法。
目前在我国开展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主要包括三种类型:LASIK、LASEK和PRK。每种手术都有其独特的操作方式和适用范围。病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近视是逐步发展的,或者说人眼的屈光度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不过这个过程比较缓慢,不易被觉察。一部分人会长期相对稳定,另一部分人却不可能做到,因专业(或涉及相关工作)、生活习惯、用眼习惯等差别很大,导致眼睛屈光状态变化差别较大,有些人的近视会逐步发展,尤其对近用眼比较多的人来说,防治近视应是始终注意的问题。
为什么人二十岁后视力基本稳定?二十岁以前,绝大多数的调查对象是中小学生或大学生,这部分人容易调查与测试,而且因为升学压力较大等原因导致近视进展较快。但二十岁后,中学或大学毕业,人员分流,不那么集中,所以就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二十岁后人的身体发育基本停止或缓慢,身高等达到成人高度,升学压力消失或减轻,看书写字已能维持较远距离,如一尺以上,即便在学习负担、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近视的进展也会变慢。第三,二十岁后,生活环境相对比较确定,大多数人的近用眼程度大大降低,近视问题就不重要或消失,所以也就不被关注或关注少了。但情况并不全是这样,有调查表明,即便三十五岁以上的人,如打字员、作家、画家及经常上网和玩电脑游戏的人因为经常看近,也会患近视或导致近视加重。第四,二十岁后人的生长发育变慢,眼睛适应能力降,可塑性降低因而保持相对稳定,因而视力也维持相对稳定。
即便手术效果非常理想,也不要认为做完手术就万事大吉,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不管手术与否,都要做到:1)保持用眼情况的稳定;2)另一种情况是近用眼过少,远用眼过多的人会因此产生老视;3)手术时度数较高的人,因为这部分的人眼球结构并未改变,如果大量近距离用眼,近视眼并发症还会进一步发生发展。
有问题再看医生也是一种通常的选择,但合理的调理和平时的预防却是非常必要的,毕竞眼睛是自己的,爱护眼睛,关注眼睛健康是个永恒地话题。这样就有必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处理,应对方法及对策是:1、手术前的服务;2、眼球突出及重患近视者的治疗;3、近视眼手术中的欠矫。
英国缘何叫停眼部激光手术?据《中国中医药报》载:英国叫停眼部激光手术。“据海外媒体报道,由于担心患者的长期安全,英国医疗监督部门正在阻止医疗服务系统(NHS)进行眼部激光手术。诊疗标准化研究所对眼部激光手术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评估,其评估结果是,有关此类手术安全的“现有证据”还不足以支持将此类手术在医疗服务系统推广。
在“摘掉眼镜”的诱惑下,英国每年至少有10万人花费2000~3000英镑进行眼部激光手术,纠正近视。一些公司为了推销其眼部手术,对其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大量宣传。但诊疗标准化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草稿说:“存在对该手术长期安全的担忧,在没有(得到医疗服务系统)特别同意的情况下,现有证据不足以支持进行该种手术。”
报告说,虽然有证据表明,激光手术能帮助轻度近视者改善视力,但没有确凿证据能够证明许多公司所声称的手术安全性。该研究所指出,由于戴眼镜能安全地纠正近视,“其他治疗手段一定要安全才适合使用”。
由上面的报道可以看出,因"存在对该手术长期安全的担忧"且"现有证据不足以支持进行该种手术"终于明白叫停的原因并非手术本身的问题,而是在若干年后手术可能导致的问题所产生的担心引起的。因为大范围开展激光治疗近视眼手术只是近几年的事,手术对短期内的效果可以评估,但长期效果如何并未得到证实,而要想证明近视眼手术是否成功,起码需要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还没有进行这么长时间的实验。也就是说,已进行激光手术的患者都是试验者了。在对待近视眼手术的问题上一定要慎之又慎——1、如果认为激光一扫,近视全无,看来对此问题简单化了;2、所谓的千分之一,实际上是指手术本身即产生问题的;3、手术后二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出现老视的情况也应当是手术的一个后遗症(不认为手术成功),至少以英国人的标准是这样。
从这篇报道可以看出,人家的高目标并不是追求所谓的经济利益,而是追求科学和真理的态度,追求对人类有益的健康。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屈光专科、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青岛眼科医院角膜屈光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学科、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都是治疗近视眼的机构。该机构在上率先提出LASIK手术角膜安全极限参数,且获得了认证(认证时间:1995年)。该机构还是卫生部准分子激光手术操作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时间:1998年)。多年来,它一直是我国准分子激光手术疑难病例的会诊中心(自1994年至今)。该机构也是中国准分子激光领域荣获科技进步奖的单位(获奖时间:1999年)。在医疗创新方面,该机构不仅是国内利用准分子激光对小儿屈光参差伴先天性弱视进行协同手术治疗的单位(开展时间:1997年),还是国内开展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手术的单位(开展时间:2002年)。
当提及温州的眼科医疗,温州眼视光医院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正规的眼科医院都能提供优质的服务,但如果有人要寻求推荐,温州眼视光医院无疑是优先考虑的对象。我有一友伴,近视度数,曾在温州眼视光医院接受PRL晶体植入手术,主刀医生是朱双倩主任。长时间戴眼镜使他的眼部出现凹陷感,但经过那里的PRL晶体植入手术,效果非常显著。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不妨深入了解温州眼视光医院的眼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