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视眼好的治疗方法——配戴一副合适的眼镜。
近视眼病人的远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看几米以外的景物朦胧不清,到商场去,看不清陈列的商品和标价牌;走在路上,辨认不清对面走来的熟人,不与人打招呼,被人认为摆架子不理人;学生看错黑板上的习题,做错作业。凡此种种,令近视者苦恼不堪。要走出这朦胧的世界,唯有配戴眼镜。有一些患近视眼的病人,宁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眯着眼
睛干着急,也不愿意戴眼镜。理由是年轻人戴眼镜不方便,怕碰又怕摔。也有人认为戴眼镜不好看,有碍仪表。害怕戴上眼镜后越戴度数越深,眼镜戴上了就甭想再摘下来,把配好的眼镜放在口袋里,只有在看远处时才戴。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有近视眼的人,由于进入眼内的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聚焦成像,因此看不清远处物体。看近距离的东西虽然比较清楚,学习时眼睛距离书本太近,很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小孩子有了近视眼,表现不活泼,上科注意力不集中,看不清黑板学习成绩下降,有时还可产生斜视。如果戴上一副合适的近视眼镜,就可以把视网膜前的影像向后移动,使其恰好落在视网膜上,于是马上就能看清楚东西了。这样无论对工作或学习都会带来极大的方便,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戴眼镜不方便,不好看,这些顾虑应该打消,戴眼镜是为了矫正视力缺陷,减少眼睛疲劳,戴一些日子就习惯了,也没有什么不好看。戴眼镜后,近视度数会不会越戴越深?我们说一般是不会的。近视度数发展与否,和戴眼镜毫无关系。的确有些患近视眼的人,自戴眼镜后过了一段时间近视度数又加深了,还要重新验光配镜,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人配完眼镜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写作或看书时,仍然离得很近,不重视视力卫生,阅读时间太长,或躺着看书或走路看书或在照明不足的地方看书等,时间久了,同样导致视力疲劳,近视度数就不断增加。有的青年人把戴眼镜当成一种负担,一会儿戴,一会儿不戴,高兴时戴,不高兴时不戴,或只在看远处时戴,使眼睛经常处于不稳定的调节状态,也会使近视度数逐渐加深。还有的人没有经过散瞳验光或验光师经验不足使眼镜配的不合适。也有人随便在商店买一副或拿别人的眼镜戴,即使戴镜后有时也能勉强看清,但不能持久,时间一长眼睛就会感觉酸胀不适。不但视力不能提高,反而会使近视加深。有近视眼的人,一定要到医院散瞳验光或请有经验的验光师验光,配一副合适的眼镜,除了睡觉和洗脸以外,一天到晚都要戴着。切记千万不要盲目借戴别人的眼镜。
怎样才能配得一副准确、舒适的眼镜呢?
青少年患近视,配镜时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视力,散瞳验光。散瞳验光又称为客观验光,是应用药物(如2后马托品、1阿托品眼药水等),使睫状肌完全麻痹,瞳孔散大,失去调节作用的情况下进行验光。这样就排除了由于调节作用的干扰影响和由其引起的假性近视成分,客观而准确地确定眼的屈光状态。然后,按照验光确定的眼镜处方去磨制眼镜片,将磨好的镜片装备在事先选定的眼镜架上。通常于散瞳验光以后的一定时间,还要进行一次复验。观察由客观验光验出的屈光度的试戴镜片有无头晕、恶心、视物不清、视物变形或行走不稳等异常不适。通过复验,有机地将客观的散瞳验光结果与主观的后检查结果两者一致地结合起来,大程度地保证眼镜验配的高质量,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
有的青年人不愿意散瞳验光,怕散瞳后眼睛不舒服,看不清近处的东西。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药理学上散瞳验光所用的药物(如阿托品、后马托品等)为抗胆碱类药。其作用使瞳孔扩约肌和睫状肌麻痹松弛,表现为瞳孔扩大和调节作用麻痹,这种药物作用只是暂时的,只要不再继续使用,经过一定时间以后,药物的麻痹作用便会自然消失。如果不用散瞳验光,由于睫状肌、晶状体的调节作用,可能验出度数过大或假性近视的结果来。所以青少年近视眼应当散瞳验光、选配合适的近视眼镜。只有存在下列情况时:
(1)检查发现前房浅、眼压偏高或正常值的高限、怀疑为青光眼的病人应待详细询问病史、明确诊断后再行验光青光眼病人禁忌应用散瞳验光。
(2)严重的晶状体、玻璃体混浊、角膜白斑由于检查困难散瞳验光也就没有意义了。
(3)严重的瞳孔粘连应用散瞳药后瞳孔也不能正常散大也没有必要散瞳验光。
(4)40岁以上的人由于睫状肌调节能力减弱一般不再散瞳验光。
每晚必须取下隐形眼镜进行必要的清洁、消毒和妥善保存,次日再戴。因每日的清洁消毒,佩戴隐形眼镜的人感染性角膜炎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减少。由于镜片每日清洁,不会出现性混浊斑点。对于日戴方式而言,必须坚持,长戴并不推荐。隐形眼镜有许多优点,能解决普通眼镜不能解决的问题。它与角膜紧密贴合,随着眼球转动而转动,无论眼球转向何方,光线总是通过镜片中心进入眼内,消除了普通眼镜边缘部产生的三棱镜效应和斜向散光的问题。
隐形眼镜是根据患者角膜表面的弯曲程度和屈光度进行的,紧贴于角膜上。镜片、泪液层和角膜组成了一个新的屈光间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光学单位。它可以根据屈光需求随意磨制弯曲度,有效地消除了角膜不规则散光,缩小了两眼物像大小的差距。由于隐形眼镜紧贴角膜,与眼球的中心距离缩短,光线通过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影像与未戴眼镜时相似,避免了普通眼镜的放大或缩小效果。这对于两眼屈光参差大或单眼无晶体者为适合。隐形眼镜又薄又轻,方便佩戴,对于特殊需求的人群(如演员、运动员)来说,极为便利。
高度近视眼、双眼屈光参差超过3.00D、角膜混合散光或不规则散光的患者更适合佩戴隐形眼镜。特别是一些文艺或体育工作者,由于职业需要,戴普通眼镜会影响工作或比赛成绩,均可选择佩戴隐形眼镜。做了单眼白内障手术的人,由于屈光参差过大,无法佩戴普通眼镜,也只能选择隐形眼镜。软性隐形眼镜还可用于治疗角膜水肿、暴露性角膜炎、干燥性角结膜炎等。在镜片周围涂上与虹膜同色的颜色,中央部保持透明,可以消除白化病病人和虹膜缺损病人的怕光症状。
虽然隐形眼镜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非人人都适合佩戴。佩戴隐形眼镜的禁忌包括自身条件(如眼睑内翻倒睫、闭合不全、泪囊炎、干眼症、严重沙眼和慢性结膜炎、角膜炎、糖尿病、高血压病、副鼻窦炎等),环境条件(如风沙、粉尘、挥发性化学物质和严重污染的环境),以及个人素质(如卫生习惯不良、自理能力差、不能坚持认真护理者,如中小学生)等方面。
随着应用的普及和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角膜损伤、结膜炎症、角膜感染等。尽管隐形眼镜的化学性能、舒适性和安全性已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水准,但治愈近视、摘掉眼镜仍是广大近视患者的迫切心愿。针对这一需求,各种治疗近视的方法层出不穷,如针灸疗法、梅花针法、耳针、电针、低频电流法、超声波法等。这些方法在近视的预防和假性近视的治疗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对真性近视的确切疗效尚不确定。
药物治疗近视眼的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中。一些眼药水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睫状肌痉挛,对轻度近视眼,特别是青少年近视眼和假性近视眼有一定疗效。药物治疗的效果目前仍不能令人满意。至于各种近视治疗器具如磁疗眼镜、视力保健仪等品种繁多,广告宣传夸张其词,有些甚至冠以专利之名,使许多抱着试试看心理的人花了不少钱和时间,后仍需要配戴眼镜。
对于高度近视或其他特定情况,如年龄满18岁以上、近视屈光度2.50D或以上、戴镜矫正视力正常等,可以考虑近视眼的手术治疗。如前所述,尽管可以用针灸、药物等方法治疗近视,但配戴近视眼镜仍是目前可靠的治疗方法。无论是配戴框架式眼镜还是隐形眼镜都有各自的不足。能否通过手术矫正视力呢?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先进发达开始尝试近视眼的手术治疗,如放射状角膜切开术(PRK)。此手术方法起源于日本,经过改进和完善,手术的度有了极大提高,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针对20岁以上的青壮年的轻、中度近视,手术在95以上。
除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还有表层角膜镜术、角膜磨削术、激光角膜切开术和后巩膜加固术等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新方法。这些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度近视的戴镜问题,也满足了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工作的需要。手术无论多么简单安全也并非万无一失。目前主要的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角膜穿孔并发白内障和细菌性眼内炎、角膜溃疡、切口延迟愈合和角膜内皮损害等。对于手术矫正视力仍需谨慎对待并不断提高手术技术。近视手术虽然技术日益成熟,但存在的大隐患就是可能复发。这种复发的时间跨度大致在10到20年之间。而能否延长复发时间,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妥善保护眼睛。尽管许多治疗近视的机构声称可以进行二次或多次手术,但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仍需谨慎对待,因为手术技术和过程并未出现革命性的进步。
为了确保眼睛的健康,我们好只进行一次手术。若想延长术后复发的时间,日常生活中的眼部护理至关重要。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避免长时间用眼。用眼过度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多么繁忙,都应适时休息。建议每工作或学习一小时,让眼睛放松5到10分钟,以大限度地保护视力。
重拾眼保健操的习惯。眼保健操是保护眼睛的方式,至今仍然有效。虽然我们在义务教育期间每天都做,但即使现在,只需每天重复1到2次,也能很好地保护视力。
饮食也是保护眼睛的重要环节。多吃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深海鱼油等。这些食物富含眼部所需的营养,经常食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视力。如果你平时用眼频繁,我建议你每周至少食用1到2次这些食物。
关于眼激光手术,现在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与以前相比,手术方法从外切角膜转变为内切,效果更佳。并非所有近视患者都适合此手术。一般而言,近视500度左右的患者手术效果,同时瞳孔大小也是手术的重要考虑因素。至于费用方面,单眼大约在1100元左右,双眼一起完成费用大约在3000元左右。若追求更好的效果,如更的测量焦距,费用可能会稍高,但大体仍在3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