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您提到的河南登封的解释,我仅是进行了解释说明,并非指陈胜的出生地。实际上,陈胜的故里应位于汝南之阳城,也就是现今的河南淮阳。
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是阳城人,这一点从未有人质疑。关于阳城的具体位置,历史上存在两种说法。其一为韦昭所说,认为阳城属于颖川郡;其二则是《汉书·地理志》的说法,认为阳城属于汝南郡。颖川之阳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登封东南,而汝南之阳城则位于河南周口市至漯河市之间,即现在的河南淮阳。
清代史学名家钱大昕认为,阳城之名始于汉宣帝时期,因此倾向于韦昭的说法。是否受钱氏影响,后世学者多依据韦昭的说法,将陈胜故里之阳城定位于河南登封。但我认为这种定位存在疑点。从历史事实来看,相较于颖川,汝南之阳城的说法更为可信。
从历史角度分析,颖川之阳城在战国时期先后属于郑国和韩国,与楚国并无关联。而旧时的楚国本来就拥有阳城,即汝南之阳城。例如,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就提到了阳城。宋玉是楚国的鄢人,而鄢即阳城,距离春秋时期的陈国国都并不远。战国后期,楚国被秦国逼迫,以陈地为都城,即此阳城。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也有关于此阳城的记载,这表明此阳城之名并非钱大昕所说的汉宣帝时期才有。我们必须考虑汝南阳城即为陈胜故里的可能性。
从陈胜的楚人身份来看,这也为汝南阳城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虽然《史记》中并没有明确记载陈胜为楚人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相关记载中推论出这一点。例如,陈胜起事前,吴广曾作狐呼“大楚兴,陈胜王”,这表明陈胜念念以楚为意。而且,陈胜所委任的攻秦将领多为楚人,这进一步证明了陈胜的楚人身份。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陈胜的身份为楚人无疑,其故里阳城应位于汝南,而非颍川。这一结论更符合历史事实。当我们今天再谈论陈胜的籍贯时,应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认定其为今河南淮阳人,而非河南登封。
陈胜身为楚人的身份,似乎为他在阳城汝南的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关于陈胜的楚人背景,虽然在《史记》中并无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记载来推论得出。,在陈胜起事之前,吴广曾引用一句神秘的狐呼:“大楚兴,陈胜王”,这似乎预示了陈胜与楚国有着深厚的联系。在起义之初,陈胜便以大楚为号,称王定都于陈,并建立了张楚国号,这足以看出他心中念念不忘楚国。
第二,陈胜所率领的攻秦将领中,除了周市外,大部分都是楚人。其中,令其徇赵地的武臣,是陈胜昔日的挚友。而武臣是陈人,这里的陈即指陈胜定都的陈地,也就是陈王故里阳城,很可能就位于汝南附近。
第三,陈胜称王后,其昔日一同耕作的人看到宫中陈设而惊叹不已。司马迁指出楚人称赞时常用“伙”,而陈胜旧友结伴前来探望一事,也表明了他的故里与国都陈地相距不远。
第四,陈胜在大泽乡起事,随后攻克陈地并定都于此,此后并未再作迁徙。在反秦风暴中,吴广军、周文部、宋留部等均成功复占了许多韩国的旧地。如果陈胜是韩人,他应该会选择攻克一旧韩旧都定都定居。然而事实上,他并未这样做。这些迹象都进一步证明了陈胜与楚地的紧密联系。
第五,陈胜定都于陈的行为,似乎也体现了日后项羽所说的“富贵不还乡如衣绣夜行”的观念。
第六,陈胜的主要同伴吴广是阳夏人,其所在地与陈地相距不远。在秦朝苛政的背景下,谋划起义这样的大事时,同乡之间的凝聚力是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陈胜并非楚人,那么那些楚地将领是否能够团结在他周围就成了一个问题。而事实上,他的主要将领中有很多是楚人。
从上述的论证中可以看出,陈胜是楚人的身份是无庸置疑的,而他的故里阳城也应该是在汝南地区而非颍川的阳城。因为阳城是一个古老的地名,不应与汉宣帝所置的事混淆。司马迁在写史时沿用古地名是合理的做法。当我们今天再次讨论陈胜的籍贯时,应该还原历史的真相,认为他是今河南淮阳人而非河南登封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河南登封在战国前期属于郑国,郑国灭亡后归属于魏国。这也为我们了解历史背景提供了线索。
综合上述各点证据与分析来看,无论从地理背景、将领组成、事件背景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都明确指出了陈胜与楚地的紧密联系以及其故里阳城位于汝南的事实。这为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