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年底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关于眼科手术安全性的报道以来,关于近视眼手术治疗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国眼科医生和医疗机构纷纷发表意见,对报道中提到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虽然报道在一些引发了短暂的恐慌,但数据表明,激光手术在全球范围内仍超过九成以上。
实际上,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作为在眼睛上进行的手术,任何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据英国一家医药公司的失误,导致英国医疗服务系统暂时停止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实施。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准分子激光手术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各国的眼科专家普遍认为,仅一家公司的问题并不能代表全球的水平。实际上,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风险,专家们提醒,虽然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但作为一种矫正近视的有效手段,其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赵家良教授表示,关键是要对手术进行辨证分析,根据自己的条件审慎开展。患者在选择手术前应对手术风险有全面的了解,并选择专业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手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手术方法如“波前像差引导下的LASIK手术”已经开始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在我国,近视眼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近视眼矫治需求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全国有数百台准分子激光治疗机在运行,为广大近视患者提供了矫正视力的机会。患者在选择手术时也应慎重考虑,选择有资质和经验的医生和医院进行手术,以保障安全。
全国当前拥有约600台准分子激光治疗机在运行,广泛应用于各大城市医院,甚至深入县级医院。自2004年以来,接受手术的患者数量已超过五十万,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了白内障手术患者数量,市场竞争因此日益激烈。一些医疗设备和技术实力不足的小医院,为了吸引患者,不得不降低价格,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服务。伴随这种低价服务的往往是低质量、低标准的医疗环境以及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比如手术器械的重复使用,消毒不严格等,极易导致感染。
近期在京召开的全国屈光手术高层研讨会也指出了准分子激光手术在中小型医院中出现的问题。专家们强调,准分子激光手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依赖于有经验的医生和先进的激光设备,还需要严格的术前检查、手术设计、术中操作、患者配合、术后用药和护理,以及随访等环节。必须提高准入门槛,规范手术操作,并加强行政监管。
李莹作为中华眼科学会角膜学组准分子激光手术领域的负责人和大型医疗设备使用人员上岗资格考试专家组成员,介绍了卫生部加强对准分子激光机等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情况。她表示,为了提升医生的资质,卫生部已经实施了名为“大型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岗前培训”的继续教育项目。至今,全国已有千余名眼科医生获得了使用准分子激光机的资格。这既表明了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普及程度,也显示了对其规范管理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近视眼手术并不能“根治”近视。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强广告监管,因为社会上存在夸大其词的广告,误导消费者。赵家良教授指出,当前的所有治疗方法都属于“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准分子激光术只能“矫正视力”。接受手术的患者应明确,手术并不能改变近视眼的本质。手术并非人人适用,特定人群如少年儿童、近视度数不稳定、眼部有病变、角膜厚度不足以及患有其他眼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不宜进行手术。
除了手术本身的限制,准分子激光技术还存在一些尚未克服的问题,如夜间视力下降等。于志强博士表示,视觉质量是比视力更高层次的概念,涉及像差、对比敏感度、夜间视力等因素。当前的准分子激光技术只能提高裸眼视力,而不能提高视觉质量。对于形形的广告,人们需要增强“免疫力”,审慎对待。
目前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近期由多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的大型研究课题已经展开,旨在探索如何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探索视觉质量因素等。专家们表示,加强行业指导是当前规范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重要切入点。全国适用的指导性意见正在逐步制定中。全国准分子激光手术高层研讨会重点关注了术前问题,强调病人和医生的严格筛选以及监督管理的加强。接下来还将逐步研究术中、术后等系列问题。赵家良教授透露,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规范和标准有望在年内出台。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三种主要方法:LASIK、LASEK和PRK以及近视眼手术的适应性和术后防治情况。(结束)近视问题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人眼的屈光度也会随着时间和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一部分人的眼睛屈光状态相对稳定,而另一部分人则不然,这主要受到专业、生活习惯、用眼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对于那些经常近距离用眼的人来说,防治近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人到了二十岁以后,视力基本会趋于稳定,这是因为身体发育基本停止,眼睛的适应能力和可塑性降低。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眼睛的保护。即使是在二十岁后,生活环境、工作性质等因素仍可能导致近视的进展。
虽然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力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手术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不论是否接受手术,都需要注重用眼情况的稳定,适当调节生活节奏,保护眼睛健康。对于那些近用眼过少、远用眼过多的人,要注意预防老视现象。对于手术度数较高的人,更需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在对待近视眼手术的问题上,需要谨慎对待。虽然手术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其长期效果并未得到充分证实。在选择手术时,需要权衡利弊,充分考虑手术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英国叫停眼部激光手术的原因并非是手术本身的问题,而是对手术长期安全的担忧。这提醒我们,在追求治疗效果的更要关注治疗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各国眼科专家也指出,一家公司的问题并不能代表整个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水平。据数据显示,我国激光手术的总达到95以上。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在接受任何眼部手术前,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医院。
保护眼睛、关注眼睛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合理的调理和预防措施是必不可少的,而对待任何眼部治疗手段都需要谨慎对待,充分了解其效果和风险,做出明智的选择。自1990年代开始,英国医疗服务系统(NHS)逐渐为部分视力矫正不理想的框架镜或隐形眼镜佩戴者提供LASIK手术服务,但仅占全年手术量的极小部分,且由于NHS提供的是免费医疗,因此对LASIK手术有所限制。这并不意味着英国禁止了准分子激光手术,因此部分媒体关于“英国禁止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报道并不准确。
眼科科学院的赵家良教授,作为中国籍院士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同时也是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准分子激光手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该技术自199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开展以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并取得了高达95以上的。
《眼科杂志》曾发表一篇关于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论文,文章详细回顾了协和眼科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数据,并得出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安全有效,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矫正良好。
专家提醒我们,世界上没有安全的手术,每一种手术都应进行辨证分析并审慎开展。近年来,国内有消息指出近视眼手术出现返工潮,部分患者因手术失败需再次手术。尤其是早年实施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手术),因风险较高已被多数医疗机构弃用。
准分子激光手术是一种冷激光技术,其通过特殊的光束改变眼睛角膜表面弧度,从而达到准确矫正近视度数的目的。目前,一种新的“波前像差引导下的LASIK手术”开始出现,这种技术可以全面矫正人眼像差,有望成为近视眼激光手术的新趋势。
关于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普及,赵家良教授指出,尽管该技术具有优势,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医疗机构在开展此类手术时需根据自身条件审慎决策。患者在选择手术时也应对风险有全面了解,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以保障安全。
我国面临严重的近视问题,形成了巨大的矫治需求市场。全国目前有多台准分子激光治疗机在运行,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技术实力薄弱、设备环境差强人意的小医院为了拉患者竞相压价,导致手术质量无法保障。专家强调准分子激光手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范操作、加强行政监管。
卫生部为加强对包括准分子激光机在内的大型医疗设备的监管,已经实施了岗前培训计划。只有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医生才能获得使用准分子激光机的资格。近视眼手术并不能“根治”近视,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强广告监管,以避免误导患者。
准分子激光手术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与此我们也需要警惕手术风险和市场乱象,加强监管和规范操作,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近视眼手术的理解与深度解析
近年来,我国准分子近视眼手术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去年全国至少有五十万患者接受了这一手术。但这个数字并不单纯意味着我国减少了五十万近视患者。专家对此给出了明确的解释。
赵家良教授指出,现阶段所有的近视眼治疗方法都属于“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主要功能是“矫正视力”,而非“根治”近视。它能让患者摘掉眼镜,但无法改变其近视眼的本质。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即使术后视力达到正常水平,患者的眼内结构和视网膜仍然是原先的高度近视状态,高度近视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风险仍然存在。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切勿忽视眼部卫生及眼睛保护。
准分子激光手术并非人人适宜。包括年龄在18岁以下、近视度数不稳定、眼部有活动性病变、角膜中央厚度不足、以及其他严重眼病和特定疾病的患者都不适宜进行此手术。对于近视度数超过一定范围的患者,准分子激光手术也不再是的矫治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准分子激光中心的于志强博士强调了“视觉质量”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他表示,视觉质量不仅要求达到正常视力,还要考虑清晰度、舒适度和稳定性等多个因素。当前准分子激光技术只能提高裸眼视力,却难以全面提升视觉质量,甚至可能导致诸如夜间视力下降等副作用。
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广告宣传,人们应该增强“免疫力”,理性看待这些宣传。据悉,由于设备来源和操作水平等差异,准分子激光手术目前还缺乏全国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为此,业界的专家们正在努力探索更安全、更有效的手术方案。
为了规范手术操作,加强行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术交流、科技攻关和组织协调等方式,业界期待能够拿出全国适用的指导性意见。近日召开的全国准分子激光手术高层研讨会上,重点研究了术前问题,强调了严格筛选病人和医生的要求。
文章还详细介绍了三种主要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方法——LASIK、LASEK和PRK,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也做了详尽说明。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如眼突或眼萎缩、术后又患近视或散光、手术后重患近视等情况,也提供了相应的治疗建议。
文章强调了近视眼手术的适应性考察及术后防治的重要性。即便手术效果再理想,也不能认为做完手术就万事大吉。无论是否接受手术,保持用眼情况的稳定、合理调节生活和工作中的用眼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近用眼过少、远用眼过多的人群,也要注意预防老视等现象的发生。
对于手术时近视度数较高的患者来说,因为他们的眼球结构并未改变,如果过度近距离用眼,近视眼并发症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建议适当让眼睛老花一些,但也要避免进一步加重近视。
选择就医时,虽然有问题再看医生是一种常规选择,但日常的调理和预防同样非常重要。眼睛是我们自己的,关爱眼睛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积极探讨并寻找解决方法。
关于手术前的服务,理论上讲,对于几百度甚至更高度的近视,非手术方式可能更为稳妥。考虑到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患者的耐心和配合,建议在眼突治疗和降低屈光度数的努力之后再进行手术,这样可以减少手术的后顾之忧。
对于眼球突出和重度近视的患者,新研究的仪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是那些考虑手术的患者应该优先考虑的事项。
在近视眼手术中,如果出现欠矫情况,即手术对屈光度的改变不到位,仍有部分近视度数,这时使用仪器进行治疗将具有双重效果:一是治疗近视,二是治疗眼突及美容。虽然治疗低度近视并不困难,但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手术造成的散光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近,英国叫停了眼部激光手术引发关注。据《中国中医药报》报道,由于担心患者的长期安全,英国医疗监督部门阻止了医疗服务系统进行眼部激光手术。
诊疗标准化研究所对眼部激光手术进行了一年评估,认为关于手术安全的“现有证据”不足以支持在其医疗服务系统中推广。尽管每年有至少10万英国人花费2000-3000英镑进行眼部激光手术纠正近视,但一些公司为了推销其眼部手术,过度宣传了其效果和安全性。
报告草稿指出,存在对该手术长期安全的担忧。尽管有证据表明激光手术能改善轻度近视者的视力,但没有确凿证据支持许多公司所声称的手术安全性。由于戴眼镜能安全地纠正近视,其他治疗手段必须安全才适合使用。
报道还提到此类眼部手术的失败率远高于广告所言。对待近视眼手术必须谨慎。不能简单认为激光一扫就能完全解决近视问题。实际上,手术后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包括视疲劳、老视等。英国人对此类手术的标准是长期效果的评估,而不仅仅是短期的效果。从这篇报道可以看出,英国更注重科学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关注。